当前位置:

第一次砍柴

来源: 张建利 编辑:超级管理员 日期:2023-11-15 17:17:23

图片3.jpg

我的家乡位于原平市东北边缘,紧邻代县,距五台县也不远。

从我记事起,村庄四面环山,景色优美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大家都在生产队劳动,家里的柴禾不够用,人们就利用冬闲的时候上山砍柴。在我幼小的心灵里,以为大山不高,总觉得只要登上山顶,手拿一根木棍就能够着天。

   第一次和爸爸上山砍柴时,我大概七、八岁左右。因为年龄小,爸妈不让去,我非要去,他们也没办法,出门时妈妈反复叮嘱路上注意安全。我带上绳子、镰刀,兴高采烈地一路小跑紧跟着爸爸,经过一段平路过后就接近山底,路也变得越来越难走,上山时只剩下一条羊肠小道。突然,呼地一声飞起一群石鸡,也许是因我们的到来,使它们受到惊吓。沿路还能看到一簇簇的沙棘,那些小红果实着实可爱,割一小枝一吸酸甜爽口,回头能望见村里的袅袅青烟和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。

不知不觉已走出四五里,爸爸怕我摔倒,一路拉着我。爸爸说背阴的山柴长得好。我们找了一片山柴长势好的地方停下来,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砍柴了。爸爸砍得飞快,他边砍边告诉我这是胡筋、那是丸筋,丸筋粗壮高,冬天割起来是脆的。爸爸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节,我割不动,一会儿去这边跑跑,一会到那边看看。爸爸怕我走丢了,砍一会儿柴就喊我几声。

   我玩累了,就在割好的柴垛上睡着了。爸爸喊几声没人应,赶忙返回来找我,他看到我睡得正香也就放心了。太阳把我晒醒时,我一看爸爸已经割了不少柴。中午已过,爸爸也累了饿了。我们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,除去杂草,用石头垒个小圈,拾了些干柴禾,用火柴点着,拿出妈妈带的窝头慢慢烤起来。我们不停地翻转着窝头,闻着特别香。爸爸在身边不忘放了几把湿柴,预防万一着火,就用它们当灭火工具。爸爸个子大力气也大,他一口气吃了三个窝头,我狼吞虎咽地也吃了一个。烤过的窝头皮脆心甜,我们吃得满嘴灰渍,相互看着不禁笑了起来。

   远远看到村里又升起了炊烟,妈妈也该准备做午饭了,冬天村里习惯每天吃两顿饭。休息了一小会儿,爸爸开始整理柴禾,一小节一小节放一块压好,四节为一案,再放到一块,爸爸共割了二十四节,分成六案,用绳子扎紧分成俩梱,用扁担一头挑一梱,约有150斤左右重。我一看自己还没有呢,就让爸爸给我也割了一小节捆起来背上。

夕阳西斜,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。下山负重必须步步踏稳,我们走得极为缓慢,爸爸把扁担一会儿换到左肩,一会儿又替到右肩。我先不觉得累,后来累了,也学着爸爸来会换。看到不远处羊群回村了,还远远看到几个和我们一样砍柴归来的人。

离村越来越近,听到村里的喧闹声,也闻到了饭香……到家后,妈妈看到我们不少的收获,她很开心。也许是白天累了,我吃过饭没脱衣服就睡着了,睡梦中听到的还是小鸟的叫声。

多年后,我能一个人独立砍柴了,走多远也不愁了。惟有第一次砍柴的印象是如此深刻,因为他镌刻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童年的美好回忆。

 


上一篇: 贵州光明读书会 | 顾久:解读阳明文化及当代价值

下一篇: 襄州区:扎实做好高考报名工作 确保信息“零误差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