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常羡人间琢玉郞

来源: 环球视点网 编辑:张兆伟 日期:2024-02-03 15:58:35

——访中国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先生

环球视点网广东讯(张兆伟 通讯员 陆丽萍 报道)简介:张炳光先生是目前潮汕地区唯一获得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荣誉称号的玉雕大师,他专注玉雕三十余载,受到中华传统文化、岭南文化、绘画美学的影响,在高档翡翠的设计及雕刻上,广泛汲取了岭南画派诸多名家的艺术精华,并将自己之前所学国画、壁画、漆画、灰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精髓融会贯通,把自身的人生阅历和人文素养融合到玉雕创作上,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美学理念和雕刻风格,把玉器加工转变为精细的文化创作,以岭南画风开创翡翠雕刻之新风,创造了一套“心法”和“功法”相结合的翡翠创作理论,为培养翡翠创作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,并且把揭阳翡翠玉雕的艺术水平推到一个新高度,使揭阳在整个中国玉雕产业的版图上占据令人瞩目的一席之地,令人景仰。近日,他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,畅谈了他的奋斗经历和创作体会。

 微信图片_20240202210209_副本.jpg

中国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张炳光先生

人如玉琢方成才

张炳光先生出生于1962年,是土生土长的揭阳人,在入行雕翡翠之前,他从事过很多种职业。因为从小就喜欢绘画,19岁时他开始师从国画大师魏明亮学国画。本以为自此可以走上自己钟爱的绘画求艺之路,但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他不得不中途放弃学国画, 改投陈晨光、陈惠标两位金漆画大师(两位皆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) 门下学画民间画,跟着师父走南闯北画漆画、壁画,可谓苦乐参半。

 几年下来,张炳光在潮汕一带闯出了点名堂,于业内小有名气。但画民间画工程时有时无,收入并不乐观。为贴补家用,他还尝试过不少副业,烧瓷砖画、做花木盆景、设计根雕造型,可无一成功,还因此欠下不少债务。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当时恰巧在一次师父生日的聚会上遇见了一起学绘画的师兄林潮明。林师兄当时已转行做玉雕,见张炳光谋生困难,师兄便建议他尝试做玉雕。那时张炳光已是而立之年,改行雕翡翠可以说是人生事业的转折和挑战。顶着亲人和师父的反对,他毅然跟随师兄从零开始学起了翡翠雕刻。

微信图片_20240202210213_副本.jpg 

文殊舍利

 微信图片_20240202210216_副本.jpg

赤壁赋

微信图片_20240202210219_副本.jpg 

洞天山水印章

   30多年与翡翠日夜相伴,翡翠对张炳光来说像谜一样新奇。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,翡翠尤其如此。每一块翡翠原石都像一座藏满秘密的宝藏,切开后总会给你意外的惊喜。所谓玉好一寸,价长一丈。翡翠就像一位变幻莫测的精灵,让人捉摸不定,张炳光先生感叹: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

 雕翡翠的最初几年,张炳光时常被人讥笑“懂工,不懂翡翠”,起初他不以为然。后来在创作中才慢慢明白雕刻工艺跟材质是无法分开的,二者应该水乳交融,浑然一体。工艺美术中很多门类都跟雕刻相关,如潮汕的木雕、石雕、牙雕等,雕刻材质不同,对技法的选择和工艺要求也不同。要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,就得深入研究原料,因材施艺。张炳光说,只有读懂了翡翠,工艺才有意义,否则便是空谈。一个翡翠创作者应该要有“解剖”式的钻研精神,严谨细致地分析每一块翡翠原料,从翡翠的万般变化中摸索规律,探求最合适的技法。雕翡翠不仅仅是“雕”这一工序,而是包括前期构思、设计和后期雕刻在内的整个创作过程。翡翠的构思设计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空想,它必须要结合原料,在诸多限制和不确定因素中权衡,以求扬长避短,展现出翡翠的天然至美。不懂翡翠原料的话,翡翠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高档翡翠极其珍稀难得,对原料的处理更要慎之又慎,设计都以尽量保留天然形态为准则。设计也好,工艺也好,最终都是为了发掘并展现出翡翠最大的美。

 总的来说,翡翠创作是一个递进的过程,犹似生命的自然律动。从最初认知翡翠表象的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; 到发现翡翠变化莫测的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再到深知玉性而回归大道至简的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。整个过程从简到繁,再从繁到简,经历的不仅仅是工艺及玉石理念上的娴熟提升,还有心境感悟与翡翠创作境界的升华。

欣赏张炳光的山水玉牌作品,一笔一画皆见风情,一山一水皆有气韵。张炳光向记者谈起当年首次做山水玉牌的故事。

    2011年,张炳光和合作伙伴用300万元,买下了3片玉石原料,准备用于手环、观音、佛公的制作。玉石切开后,大家都傻眼了,里面全是一团团的棉絮。看着充满瑕疵的玉石,不忍血本无归的张炳光苦苦思索,决定因材制宜,另辟蹊径,他想到了做山水玉牌。没有别的选择,无序的纹理只能尝试做山水,我倾注毕生所学研究这些玉料。当时,自己对于翡翠材料的掌握、技艺的运用也已经融合得比较好了,就想放手一试。张炳光这样说。从研究、设计到雕刻,思路由模糊到清晰,雕刀无数次拿起、放下, 我足足酝酿了几个月。一般来说,牌子都是做两面,那我就刻六面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。这些作品刚刚完成抛光,就被一位新疆的收藏家订走。各地的商家、收藏家也闻讯而来,纷纷订购他的山水玉牌。首次做玉牌,旗开得胜,张炳光不仅挽回了经济损失,更让阳美的翡翠山水玉牌,从此风生水起,走向市场。

潮汕智慧在玉都

揭阳阳美玉器市场如今成为海内外闻名的世界玉都,这是改革开放以前难以想象的。揭阳不出产玉石,阳美村只是一个城郊农村, 近百年来也只有玉器回收加工出售的小手工业传统,借改革开放的春风,凭着勤劳拼搏,这里的人在短短的40年时间,把阳美村变为金玉之乡,揭阳市也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都称号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谈到这个奇迹,张炳光先生自有一番见解。他说,揭阳玉器为什么出名,为什么一个小村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玉都。首先是潮汕文化的影响,潮汕大地有水有山,孔子说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潮汕人的智慧是仁智结合。因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仁智进取精神的传承,潮汕人理念放开,不保守固执,有规则也有自由, 自由中寻求规则。这是做玉之中衡量人成功与否的关键。

 另外潮汕人非常勤劳,整个玉器市场从早到晚,夜市从9点开到12点,外地人来到这里都称赞这里的后生晚上不是去喝酒, 而是摆摊、看货、直播,很难得。

 第三是追求极致。“精致”是潮汕的传统,也是潮汕人的生活态度。大家都知道潮汕地区人多地少,种田如绣花。木雕、石雕、潮绣等艺术,都是追求极致和创新;玉雕小如鱼蛋都会尽力做到最好,从百元到几千元都有人接受。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记述玉雕工艺都写到揭阳工艺,说明揭阳工艺达到国家最高标准。

 第四是开放合作。玉器原来是保守的行业,自古传内不传外,传男不传女,现在揭阳却是公开的,你可来参观我的,我也可参观你的。另外是形成产业链,分工细致,有人买料,有人加工,有人销售。比如赌玉、赌料是整块,要割开来看才知道,靠自己摸索难,学费很高且需要师从经验丰富的师傅。而且玉料未知数大,不能保证每块都好,需要合作才成功,不能只靠赌运气。所以不会一家独标,而是大家合伙同时标几份,因而能经营成功。

 要如玉光泽后人

   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,张炳光的工作室也追赶潮流,开通了直播。“玉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网络平台才能不受时空限制得到推广。”张炳光说。他总是身体力行投身其间,定期上直播间,为网友讲述玉雕的鉴别收藏,分享雕刻技巧,以当下最“潮”的方式传播翡翠玉雕文化。

 谈及目前市场行情低迷对这一行业的影响时,张炳光认为,行情差,正是沉下心来,深入钻研、苦练内功之时。他说:“低迷时更容易有经典作品问世!题材是否有文化内涵、家国情怀?构图是否新鲜?技法是否有难度?像这些,都需要去深入思考、认真雕琢。比如我的作品《乾坤明素》,足足推敲精雕了4年之久。张炳光回忆道,这个名字来自道教经文中的十二愿,这块玉的秉性也恰恰与道教文化相吻合。《乾坤明素》玉料中的紫色和绿色本存阴阳、藏乾坤。在设计构思、雕刻过程中大量运用虚实相生的技法,左边雕乾卦,右边雕坤卦, 以太极阴阳鱼来代表八卦,即为天地乾坤。

采访间,不时有学徒捧着设计成链牌的玉料,前来请张炳光指点。张炳光创办了“经鼎玉器翡翠雕刻艺术大师工作室”, 来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且大多是来自广美、川美、国美等美院的学生,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。风风雨雨走过来,他常以自身的艺术经历教导年轻人,选择一个行业, 要信念坚定,坚持做下去。玉雕这一行,是历史性传承的行业,不同,有灵魂,创作空间更大。做玉雕师, 除了掌握雕刻技艺,还必须钻研玉石特质,读懂翡翠材料的美妙变化,既要讲究审美、构图,又要融入艺术思想、文化内涵,给人以启迪。张炳光认为,对于成功的人生来说,自律与慎独必不可少。

 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著名玉雕艺术评论家刘灼先生这样评论张炳光大师:“在当前翡翠雕刻界,具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仍然只有张炳光一个人; 而目前全国翡翠雕刻领域千军万马,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,绝对也是人才济济,至今大师只有张炳光一人。我想这可能跟他出生于潮汕,跟潮汕人天生的性格禀性有关。他将最具东方艺术影响力的中国画植入高端翡翠的雕刻,将诗书画印透过高端翡翠这一特殊材质展示出来,从而使得本来价格就不菲的高端翡翠艺术化,极大地提升了高端翡翠的艺术空间,也打开了高端翡翠艺术化后的价值空间,极大地扩大了翡翠雕刻的纬度,使得整个翡翠雕刻领域眼前一亮,上升到新的层级。张炳光将中国山水画艺术与高等级翡翠雕刻完美融合,为当代翡翠雕刻艺术的发展之路指出了方向,成为翡翠雕刻界的一面旗帜,不愧为珠宝级翡翠玉牌艺术化的先行者!”

  回首30余年的创作历程,张炳光先生说,翡翠让他进入瑰丽灿烂的玉雕艺术国度,让他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广博深沉,更让他领略了自然造化的神奇。翡翠是自然珍宝,凝结无数自然奥妙。翡翠创作不是炫耀人的妙思巧手,而是以人力向自然大美致敬。正如他的姓名张炳光的含义,他愿意继续做翡翠的仆人,倾尽毕生所学继续读翡翠、雕琢翡翠,将翡翠的大美呈现在世人面前,并且愿意把他自己毕生的经验传给同行和后人,使中华玉文化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。(原创作者:江边、蔡幼芳.通讯员:《时代潮人》)

  编审:梓艺

上一篇: 山西平顺巡逻途中遇人车栽沟受困平顺交警急驱车送医救人

下一篇: 让优秀者奋发 让有志者前行——专访吴帝聪